中国史学界对夏朝的认识与态度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,在20世纪20年代,疑古派大出风头,几乎成为当时史学界的主流思想,甚至有极端疑古派学者为了否定而否定,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推进,疑古派的大量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,这一学术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,逐渐 ...
结语:也是从那时候起,人口大量锐减,文化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倒退。所以经过上面的研究表明,当时的洪水是真实存在的,这也是上古历史的一个转折点。二里头遗址并不能断定就是夏朝的都城,即使它是夏朝中晚期时的都城,那么夏朝的发源地还应该从晋南一带寻找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 ...
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二里头文化,被认为是夏王朝的文化遗存,虽然到目前为止,二里头遗址还没有出土过任何与“夏”有关的直接证据。事实上,关于夏朝的很多考古发现及其解读,都是以商文化为参照物进行的合理逆推。考古学专家通过对比郑州二里岗文 ...
书名:《从零开始读的中国史:从上古到战国》从上古历史三皇五帝开始,大禹治水建立夏朝,夏禹传子,家天下出现,殷商的天命玄鸟,附上了神秘色彩。商汤伐桀,天下归心,西周的礼乐制度的建立,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,尊王攘夷的东周,百家争鸣的战国 ...
如果从后世王朝兴替的历史案例逆推,周朝是以臣子的身份推翻了宗主殷商的统治,为了博得政治合法性,那么打出被殷商推翻的夏朝的旗号,把造反变成恢复祖宗江山,自然有了统治的法理。 其一,周武王在《牧誓》中,列举了一大堆伐商的理由,甚至连“惟妇言是用”都用上了 ...
夏朝果然不是虚构 2000年,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报告发布,立即引起国际舆论“震动”。斯坦福大学的美国汉学家倪德卫在《纽约时报》上 ...
从精美的各式礼器到规整的都邑布局,从庄重的祭祀仪式到严格的等级制度……让我们一窥夏朝礼制的精髓。 经过60余年的 ...
二里头遗址自发掘以来,发现了大量铜器、玉器、绿松石器、骨器、牙器、陶器等手工业考古遗存。其中,出土于贵族墓葬的高规格器物更是类型丰富、设计精巧、制作精美,具有极高的科学、历史和艺术价值。